古代建筑大木构架体系的构造艺术

被引:1
作者
雷子军
李泽新
陈献锋
机构
[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市中区房管局,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山东济南,山东济南
关键词
坐斗; 柱子; 正心瓜拱; 五架梁; 《清式营造则例》; 斗拱; 建筑; 柱头; 雌蕊; 木构架体系; 屋顶层; 正心枋; 地震力; 地震荷载; 大殿;
D O I
10.15948/j.cnki.37-1500/s.2002.04.100
中图分类号
TU-86 [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相比有自己一套独立的结构系统,几千年来继承演袭,形成自己固有的特色。最主要的是整个建筑均由木结构组成。各部件由榫卯连接,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我国北方有句通行的谚语“墙倒屋不塌”,即是这种结构的一大体现。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官、交泰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济南长清灵岩寺的千佛殿等都是传统木构架体系的较高类型(大木构架体系),代表了古建筑技术的成就和水平。清代的《清式营造则例》使建筑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本文以《清式营造则例》制定的模式为依据,从其结构构造特点探求古建筑优良的抗震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4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