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黄棕壤固碳速率及有机碳组分影响

被引:23
作者
陈云峰 [1 ]
韩雪梅 [2 ]
胡诚 [1 ]
李双来 [1 ]
乔艳 [1 ]
刘东海 [1 ]
机构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2] 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固碳速率; 难降解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商;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2.018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依托长江中下游黄棕壤稻麦轮作区31年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施用化肥(NPK)、有机肥(M)及有机肥—化肥(MNPK)对土壤固碳速率、总有机碳及其组成(难降解有机碳、酸水解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以探索施肥对黄棕壤固碳能力和稳定性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年份(1985、2002及2010年)数据计算出的固碳速率有所不同,各施肥处理1985—2002、2002—2010、1985—2010年的固碳速率分别为:MNPK处理512、1132、711 kg.hm-2.a-1,M处理627、528、595 kg.hm-2.a-1,NPK处理141、-50、80 kg.hm-2.a-1。施肥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难降解有机碳、酸水解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除难降解有机碳2011年M处理略高于MNPK处理外,其余采样期各处理之间排序为MNPK>M>NPK>CK。施肥均降低了难降解指数,其中MNPK处理难降解指数最低,与CK处理相比,4次取样平均低7.3%。M和M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商。总之,3种施肥方式均提高了土壤固碳能力和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活性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贡献率,但以有机肥配施化肥效果最好,单施有机肥次之,单施化肥再次之。
引用
收藏
页码:269 / 2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 [J].
陈小云 ;
郭菊花 ;
刘满强 ;
焦加国 ;
黄欠如 ;
赖涛 ;
李辉信 ;
胡锋 .
土壤学报, 2011, 48 (01) :125-131
[2]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裴雪霞 ;
周卫 ;
梁国庆 ;
孙静文 ;
王秀斌 ;
艾超 ;
李双来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20) :4198-4206
[3]   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红壤性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J].
聂军 ;
郑圣先 ;
杨曾平 ;
廖育林 ;
谢坚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7) :1404-1413
[4]   农田碳汇估算模型与应用研究述评 [J].
邓祥征 ;
赵永宏 ;
战金艳 ;
韩建智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5) :17649-17652+17691
[5]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矿化和团聚体碳分布的影响 [J].
苗淑杰 ;
周连仁 ;
乔云发 ;
曲均峰 ;
徐文越 .
土壤学报, 2009, 46 (06) :1068-1075
[6]   农田土壤固碳措施的温室气体泄漏和净减排潜力 [J].
逯非 ;
王效科 ;
韩冰 ;
欧阳志云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993-5006
[7]   土壤碳循环研究及中国稻田土壤固碳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郑聚锋 ;
张旭辉 ;
周萍 .
土壤学报, 2008, (05) :901-914
[8]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陈涛 ;
郝晓晖 ;
杜丽君 ;
林杉 ;
冯明磊 ;
胡荣桂 ;
高璟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7) :1494-1500
[9]   中国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J].
韩冰 ;
王效科 ;
逯非 ;
段晓男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8, (02) :612-619
[10]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J].
刘满强 ;
胡锋 ;
陈小云 .
生态学报, 2007, (06) :2642-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