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公共性”理论辨析——兼谈中西差异

被引:8
作者
李世敏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公共性; 私性; 公共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现代性的发展,带来了公共性问题的凸显。在西方,研究公共生活理论的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阿伦特、哈贝马斯和桑内特。三人对公共性的理解各有差别:阿伦特眼中的公共性与"积极生活"紧密相连;哈贝马斯强调公共性的批判性;桑内特推崇现代公共性的非人格化。三人对公共性尽管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但我们仍需注意中西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加恰当地引用和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国家与市民社会[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邓正来,(美)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C.Alexander)主编, 2006
[2]   公共领域的概念:从阿伦特到哈贝马斯 [J].
周威锋 .
浙江学刊, 2002, (03) :220-222
[3]   公共领域的兴衰──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 [J].
朱士群 .
社会科学, 1994, (06) :68-72
[4]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
[5]  
文化与公共性[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汪晖, 2005
[6]  
人的境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汉娜·阿伦特著, 2009
[7]  
公共人的衰落[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桑内特 (Sennett, 2008
[8]   哲学语境中的公共性:概念、问题与理论 [J].
谭清华 .
学海, 2013, (02) :163-167
[9]   行动、自由与公共领域——论阿伦特的政治观 [J].
陈高华 .
学术研究, 2008, (11)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