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地方逻辑

被引:5
作者
徐翔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地方; 流动空间; 虚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网络文化虽然具有去距离化、去空间化等技术特征,但并非与地方性对立的范畴,而是嵌入在地方—网络复合系统中的承载与延伸。网络文化处于现实的生产、生活的空间逻辑中,地方在网络文化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并使得网络文化的反地方性产生自我异化的辩证逻辑。要充分自觉地意识到网络文化的地方逻辑所蕴藏的本质性和本体性意义,把网络的地方效果从技术思辨的层面还原到社会文化的总体层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作为认知图式的“地方” [J].
彭兆荣 ;
吴兴帜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2) :71-75
[2]  
城市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M]. 科学出版社 , 汪明峰, 2007
[3]  
奇观与全景[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蒋晓丽, 2010
[4]  
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何明升, 2011
[5]   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与城市关系初探 [J].
孙世界 .
城市规划, 2001, (06) :30-33+49
[7]   存在于虚无:虚拟社区的社会实在性辨析 [J].
杜骏飞 .
现代传播, 2004, (01) :73-77
[8]   网络时代城市社区邻里交往趋势探讨 [J].
徐鑫 ;
王剑云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03) :282-285
[9]   互联网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J].
郑文 .
广西社会科学, 2005, (11) :175-176+179
[10]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he City: Electronic Spaces, Urban Places. Graham S,Marvin S.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