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视角

被引:40
作者
马海韵
机构
[1]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理论内涵; 社会治理创新;
D O I
10.16797/j.cnki.11-5224/c.20181026.010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和创新方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能够很好地应对当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三个双重压力"即现代化和近代化、权利不饱和与义务不足、单一主体与多元主体的双重压力。其理论内涵包括:深层和长远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政治民主的表现方式之一和实现路径之一;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在全球治理理论体系中的中国特色;其根本架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要在实践中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和专业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D].丁海江.华中师范大学.2013, 05
[2]  
马恩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N].徐春;.学习时报.2007,
[3]  
法理学.[M].张文显;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法理学.[M].李龙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  
人权概念起源.[M].夏勇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J].
曾维和 ;
贺连辉 .
理论探索, 2015, (05) :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