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矿表面次生色:氧化程度的标志

被引:11
作者
卢龙
王汝成
薛纪越
陈骏
陆建军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关键词
黄铁矿; 表面次生色; 氧化程度; 颜色指数; X射线光电子能谱;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02.03.005
中图分类号
P578 [矿物分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具有不同表面次生色的黄铁矿氧化表面进行了XPS、AES成分分析 ,认为黄铁矿表面氧化作用形成了由Fe(Ⅲ ) O组分、单质硫和水绿矾等组分组成的表面氧化层。黄铁矿表面次生色的变化取决于表面氧化层的厚度及其中Fe(Ⅲ ) O组分、单质硫的相对含量。氧化程度较弱时 ,或者由于氧化层中单质硫含量相对较高 ,或者由于表面氧化层太薄 ,可见光能直接透过该层 ,黄铁矿表面以黄色调为主 ;而黄铁矿表面呈蓝色是由于氧化程度增强 ,氧化层厚度增加到适合于可见光产生干涉作用 ,因而是一种干涉作用所致的锖色 ,而不是铜蓝致色 ;氧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时 ,形成了足够厚的Fe(Ⅲ ) O组分层 ,使黄铁矿表面呈Fe(Ⅲ ) O组分的颜色。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黄铁矿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活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卢龙
    王汝成
    薛纪越
    陈骏
    [J]. 地质论评, 2001, (01) : 95 - 101
  • [2] 酸性溶液中毒砂氧化作用动力学实验——1.实验方法及部分结果
    郁云妹
    朱咏煊
    高振敏
    [J]. 矿物学报, 2000, (04) : 390 - 396
  • [3] A mechanism to explain sudden changes in rates and products for pyrrhotite dissolution in acid solution .2 Thomas J E,et al. Geochim. Coschim.Acta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