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耕地变化及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

被引:45
作者
洪舒蔓
郝晋珉
周宁
陈丽
吕振宇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粮食生产; 分类; 耕地时空变化; 黄淮海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研究区域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该研究采用耕地变化强度模型、分异指数模型、粮食生产空间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淮海平原2000-2008年间耕地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8年黄淮海平原耕地数量净减少38.49万hm2,形成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和天津-沧州-济南-济宁-徐州-连云港2条耕地锐减廊道,造成粮播面积净损失46.45万hm2,而耕地质量降低则造成粮食产量净损失270.37万t。粮食播种面积和高等地的增加主导海河平原东、东南部和黄淮平原东、南部县域粮食生产能力增强,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和低等地补充大量被占用的高、中等地则主导海河平原西、北部和黄淮平原东北、西北部县域粮食生产能力退化,为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Evaluating l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 comparative method with an application to Peru and Honduras.[J].Pablo Bandeira;José María Sumpsi;Cesar Falconi.Land Use Policy.2009, 2
[2]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and potenti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J].Xiangzheng Deng;Jikun Huang;Scott Rozelle;Emi Uchida.Land Use Policy.2005, 4
[3]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use changes: a case study from central Himalaya; India.[J].R.L Semwal;S Nautiyal;K.K Sen;U Rana;R.K Maikhuri;K.S Rao;K.G Saxena.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3, 1
[4]   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及其耕地利用效应 [J].
金涛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6) :911-919
[5]   黄淮海平原城镇化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J].
孟鹏 ;
郝晋珉 ;
周宁 ;
洪舒蔓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22) :1-10
[6]   基于LMDI模型的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解 [J].
刘玉 ;
高秉博 ;
潘瑜春 ;
任旭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21) :1-10
[7]   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J].
徐珊 ;
宋戈 ;
李丹 ;
王扬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1) :1-9
[8]   未来10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基于耕地质量等别的视角 [J].
肖丽群 ;
陈伟 ;
吴群 ;
马素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4) :565-576
[9]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预警分析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J].
宋戈 ;
连臣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6) :247-252
[10]   基于水土资源状况的中国粮食安全思考 [J].
杨贵羽 ;
汪林 ;
王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