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普惠金融普惠性的策略研究——基于中国两群体金融中介模型的运用

被引:2
作者
陆岷峰 [1 ]
季子钊 [2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
[2]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中介; 金融调控杠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我国,众多低收入人群及中小微企业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对可投资资金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供给。大量金融资源又集中于富人或大型企业等"强势群体"手中,因而最终导致了"融资难"和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调控杠杆功能。金融中介是普惠金融调控功能的关键主体,基于两部门金融中介模型思想,分析经济市场中"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投资与储蓄的调控杠杆机制,可以发现以后的努力方向:一是加强金融中介的普惠性职能建设,完善整体经济环境,有效降低分摊在单一弱势群体上的资金风险,提高他们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二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以风险控制为关键考察要素,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缩小国民收入差距。三是推进普惠金融建设,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群体金融资源的获得面,降低金融中介的财富积累"门槛水平"。四是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建设,宏观调控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健全财政、货币监管政策,建立有利于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在微观调整方面需要各省市因地制宜调整金融监管体系,明确各新兴金融机构的信息中介定位。五是提升商业可持续性,坚定普惠目标,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金融创新,最终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Financial Inclusion in India:A Case-study of West Benga. Chattopadhyay,S.K. Reserve Bank of India Working Paper . 2012
[2]  
Endogenous Inequality. Matsuyama, Kiminori.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 2000
[3]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Development. MCKINNON,R.I. Washington,DC . 1973
[4]   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 [J].
郭田勇 ;
丁潇 .
国际金融研究, 2015, (02) :55-64
[5]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 [J].
李涛 ;
徐翔 ;
孙硕 .
金融研究, 2016, (04) :1-16
[6]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婧 ;
胡国晖 .
金融论坛, 2013, 18 (06) :31-36
[7]   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模式选择 [J].
许珂 ;
卢海 .
金融经济, 2013, (08) :36-39
[8]   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 [J].
张捷 ;
王霄 .
世界经济, 2002, (09) :63-70
[9]   Cross-country variation in household access to financial services [J].
Honohan, Patrick .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8, 32 (11) :2493-2500
[10]  
SMEs, Growth, and Poverty: Cross-Country Evidence[J] . Thorsten Beck,Asli Demirguc-Kunt,Ross Levine. &nbsp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