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GPS遥感的成都地区夏季可降水量的日循环合成分析

被引:30
作者
李国平 [1 ]
黄丁发 [1 ]
刘碧全 [2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中心
[2] 成都市气象局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日循环; 合成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6.02.002
中图分类号
P412.13 [湿度、降水和蒸发观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成都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网2004年7~9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获得的气象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可降水量(PWV)。与气象探空站观测资料算出的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确定出本次GPS遥感可降水量的精度为3.09 mm。并对成都、郫县夏季PWV的日循环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PWV呈明显的日循环,最小值出现在8∶00(北京时间),成都和郫县分别为40.5 mm和35.0 mm;最大值出现在17∶00左右,成都和郫县分别为43.5 mm和38.0 mm。白天PWV的变化较大,夜间相对稳定,日变幅为3 mm。在盛夏静稳型天气下,成都地区的PWV日循环特征与地面气温基本一致,皆受太阳辐射日变化的控制。降水日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当PWV在下午达到最大之后,主降水阶段开始,使PWV明显减少,同时使地面空气比湿迅速增大;当PWV下降到一个稳定状态后,主降水过程随之结束。大气水汽总量的积累和释放与地面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WV的持续性递增和持续性递减预示着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GPS遥感区域大气水汽总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国平
    黄丁发
    [J]. 气象科技, 2004, (04) : 201 - 205
  • [2] 应用区域地基全球定位系统观测分析北京地区大气总水汽量
    梁丰
    李成才
    王迎春
    毛节泰
    方宗义
    [J]. 大气科学, 2003, (02) : 236 - 244
  • [3] 用地基GPS观测站遥测大气含水量和可降雨量的理论基础与试验结果
    李延兴
    徐宝祥
    胡新康
    何平
    黄永详
    [J]. 中国科学:数学, 2000, (S1) : 107 - 110
  • [4] GPS气象观测应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世范
    [J]. 气象学报, 1999, (02) : 115 - 125
  • [5]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总量
    李成才
    毛节泰
    李建国
    夏青
    [J]. 科学通报, 1999, (03) : 333 - 336
  • [6] 张家诚,林之光 著.中国气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