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肾阳法临床应用及其研究的进展

被引:23
作者
施赛珠
沈自尹
机构
[1]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
关键词
温补肾阳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再障; 补骨脂; 仙灵脾; 肉桂; 附子; 丝子;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气药; 淫羊藿; 乌头属; 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温补肾阳药; 肾阳虚型; 补肾阳; 临床应用;
D O I
10.13288/j.11-2166/r.1981.06.04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温补肾阳法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须追溯历代对“肾阳”的认识演变以及治法上的改进。《内经》谓肾居腰部,主出伎巧,藏精,与骨、发、耳等有关,并主生殖以及生长发育衰老过程,然未具体分肾阴肾阳。《难经》将肾分左肾右命门,而命门系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之说自此始,仍未具体分肾阴肾阳,但从男女两性区别似已有所寓意。直至金元时期,刘河间在《原病式》提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并明确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明代孙东宿以命门为独立之脏,在两肾之间,为生命主宰。薛立斋则推崇六味、八味补肾阴阳,并偏重于温补肾阳.至张景岳汲取儒家大极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