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时空演化及提升潜力

被引:25
作者
刘传江 [1 ,2 ]
赵晓梦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碳生产率; 全要素碳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将碳排放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之中,利用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3年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来看,在此期间长江经济带碳生产率一直处于震荡上升的趋势,而全要素碳生产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2)从空间差异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明显,下游>中游>上游,全要素碳生产率下游区域高于中上游区域,而中游区域和上游区域则处于"追赶-超越-被反超"的状态;(3)上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中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平均下降了0.1%的原因为技术进步恶化的幅度已经完全抵消了技术效率提升带来的变化,下游区域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最优生产前沿向外移动使得全要素碳生产率平均增长了4.4个百分点;(4)安徽和贵州两地碳生产率提高的空间最大,而云南、四川和重庆地区也可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碳生产率的提高,上海、浙江、江苏和江西的碳生产率提升空间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635 / 16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