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春小麦高效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26
作者
曾胜和 [1 ]
付明鑫 [1 ]
张磊 [1 ]
高志建 [1 ]
何帅 [1 ]
夏东利 [2 ]
张荣 [2 ]
机构
[1] 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研究所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团
关键词
灰漠土; 滴灌; 春小麦; 施肥量;
D O I
10.13866/j.azr.2010.05.022
中图分类号
S512.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干旱区灰漠土中等肥力条件下,分析了滴施不同肥料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体内的运行方式及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①小麦滴灌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234kg/hm2,磷肥108kg/hm2,钾肥61.7kg/hm2;最佳施肥方式为,氮肥以75%滴施25%基施,磷肥75%基施25%滴施,钾肥50%基施配合50%滴施。②滴灌小麦全肥区增产效应为26.5%~41.5%,其中,氮肥35.9%,磷肥13.8%,钾肥平均增产效应8.1%。③小麦植株体内各部位氮、磷、钾的含量均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有增高趋势,氮、磷、钾肥用量每增加1kg/hm2,小麦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含量分别提高9.95%,3.09%和11.26%。④壤质土壤滴施的氮肥可以随水移动,被分配到耕层湿润峰的各个部位,磷肥主要集中在0~10cm表层,钾肥移动性好于磷肥,但弱于氮肥。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滴灌模式对农田土壤水氮空间分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王建东 ;
龚时宏 ;
高占义 ;
邹慧 ;
于颖多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1) :68-73
[2]   沙漠绿洲地区膜下滴灌棉花水分利用的水氮耦合效应 [J].
李培岭 ;
张富仓 ;
贾运岗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03) :53-59
[3]   冬小麦地下滴灌氟乐灵注入制度对根系生长及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J].
于颖多 ;
龚时宏 ;
王建东 ;
王迪 .
水利学报, 2008, (04) :454-459
[4]   棉花膜下滴灌施用氮肥施肥模型及推荐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研究 [J].
潘冬梅 ;
吕新 ;
王海江 .
土壤, 2008, (01) :141-144
[5]   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侯振安 ;
李品芳 ;
龚江 ;
王艳娜 .
土壤学报, 2007, (04) :702-708
[6]   棉花膜下滴灌施用氮肥模型研究 [J].
潘冬梅 ;
吕新 ;
李富先 ;
郝炎炎 ;
杨雷 .
土壤通报, 2007, (03) :604-606
[7]   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协调管理模式研究 [J].
潘冬梅 ;
吕新 ;
李富先 ;
杨雷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3) :224-226+235
[8]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棉花根区的水、盐和氮素分布 [J].
侯振安 ;
李品芳 ;
吕新 ;
龚江 ;
王艳娜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3) :549-557
[9]   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J].
甘润明 ;
鲍柏洋 ;
孙孝贵 .
新疆农垦科技, 2002, (05) :24-26
[10]   地下滴灌埋管深度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何华 ;
康绍忠 ;
曹红霞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6)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