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地区的埋藏泥炭及其形成的古地理

被引:11
作者
钟金岳
张则友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埋藏泥炭; 泻湖; 海积地貌; 洼地; 泛滥平原; 冲积平原; 河漫滩; 沿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北纬18°12′—42°间欧亚大陆的东岸,面向太平洋,受海洋影响,是泥炭比较丰富的地区。本区的泥炭大多是全新世12000年来形成的,如今多数已被泥砂掩埋,属于埋藏泥炭。 本区毗邻海洋,泥炭的生成与分布同海洋有关。由于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湿度较大,对发育沼泽、堆积泥炭是较有利的。但我们认为本区泥炭比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洋水体对陆地水的水力影响。而它们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则是海面在全新世有过较大幅度的升降,引起沿海地区海进、海退造成的。 本区埋藏泥炭的上覆盖层不厚,一般1—2米,容易开采。可制做各种腐植酸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此外,泥炭对研究第四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本区泥炭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理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12 / 4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