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

被引:7
作者
翟永红,郭建华,刘生国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系
关键词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孔隙结构,地层评价,石炭纪,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塔中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主要岩类为颗粒灰(云)岩和泥粉晶白云岩。成岩作用包括胶结作用、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膏盐化及去膏盐化作用。颗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晚期鲕压裂孔、深埋溶蚀孔、洞及压溶缝组合为特征;白云岩形成粒内溶孔(含铸模孔)-晶间溶孔储集空间组合。测试资料表明,泥粉晶白云岩为大孔粗-中喉型高孔高渗的Ⅰ类好储层;颗粒白云岩为中孔细喉型高(中)孔低渗的Ⅱ类中等储层;颗粒灰岩为小孔极细喉型低孔低渗的Ⅲ类差-非储层。横向上,在东部TZ4井区和TZ6井区,I,Ⅱ类白云岩储层与Ⅲ类灰岩储层呈2~4m的互层;西部TZ10井区则以Ⅲ类灰岩储层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塔中石炭系碎屑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翟永红 ;
刘生国 ;
郭建华 ;
肖传桃 ;
罗传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3)
[2]   我国主要碳酸盐岩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及进展 [J].
罗蛰潭 ;
王允诚 ;
邓恂康 ;
董继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1, (05) :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