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避责:上位转嫁与逐层移责——以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过程为分析对象

被引:59
作者
邓大才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反向避责; 上位转嫁; 逐层移责; 权力超载; 责任超载;
D O I
10.16354/j.cnki.23-1013/d.2020.02.025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存在下级向上级反向避责的特殊现象,反向避责过程包括专题会议研究、常务会议研究、深改小组会议研究、常委会议研究等四个责任分散层级。下位决策者放弃在本层级实施改革的权力选择反向避责,主要是出于规避责任、期待高位者推动、扩大改革相关者范围以及收益耗散有限等考虑,而上位决策者则出于改革政绩需要、责任共担机制、调动下位决策者积极性等原因同意承责。反向避责的动因可以归纳为政治利益与政治责任两个变量,通过建模分析能够预测分析反射避责过程,上位反向避责通过专题会议、常务会议、深改会议等三个层级转嫁责任,并通过常委会议转嫁扩散。三条必然的避责路径和两条可能的避责路径,并予以规避。反向避责形成的根源在于中国集权体制下的上位决策者的"权力超载"和下位决策者的"责任超载",其是权力—责任配置错位的结果。因而,应改革集权体制,合理划分下位与上位决策者之间的权力责任,避免权力或责任超载,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权力、责任体系来调动各级决策者的改革创新积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邀功到避责:基层政府官员行为变化研究 [J].
倪星 ;
王锐 .
政治学研究, 2017, (02) :42-51+126
[2]   迟滞、分化及泛化:避责政治与风险规制体制形塑 [J].
陶鹏 .
云南社会科学, 2016, (06) :89-94
[3]   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 [J].
贺东航 ;
孔繁斌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61-79+220
[4]  
比较公共行政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彼得斯, 2014
[5]   What happens when transparency meets blame-avoidance? [J].
Hood, Christopher .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07, 9 (02) :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