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粗粉砂和极细砂输移特性研究——幕式再悬浮和底形运动

被引:18
作者
程和琴
宋波
薛元忠
毛兴华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关键词
粗粉砂; 极细砂; 幕式再悬浮; 猝发; 喷发; 底形运动; 输移模式;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0.01.004
中图分类号
TV142 [泥沙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长江口区主航槽中利用悬浮物浓度测定系统(ACP 1) 第一次获得了近底紊流“猝发”(burst) 和床面泥沙喷发(ejection) 的连续时间序列可视图像和数据,同时利用高分辨率流速仪以及旁侧声纳、热敏式双频测深仪等手段获得了大量底形沙波的实测图像和数据。这些图像和数据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 南港之间粗粉砂至极细砂在涨落潮流的作用下,呈现静止———细颗粒泥沙起、悬扬———粗颗粒喷发运移的同时进行大尺度底形运动—细颗粒起扬、悬扬—静止的输移循环模式,即当U< 50cm/s,泥沙在底床上基本不运动;50cm/s< U< 65cm/s,小尺度紊流猝发发生,泥沙开始小尺度起扬,并有幕式猝发现象;65cm/s< U< 100cm/s 时,小尺度紊流猝发强度和持续宽度急剧增大,床面细颗粒泥沙开始喷发导致床面开始冲淤,形成中小尺度沙波;100cm/s< U< 110cm/s 时,大尺度紊流形成,床面粗颗粒泥沙开始喷发;到了U> 110cm/s 时,宏观紊流规模更大,床面粗颗粒泥沙的喷发强度和持续宽度急剧增大,导致床面形成大尺度沙波运动。由于 U> 110cm/s的落潮流速远远大于涨潮流速,且落潮最大流速达137cm/s,落急( 流速>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现代盐水楔河口湾底沙推移速度的估算方法附视频 [J].
程和琴 ;
王宝灿 ;
张先林 .
海洋科学, 1998, (01) :27-29
[2]   波、流联合作用下的近岸海底沙波稳定性研究进展 [J].
程和琴 ;
王宝灿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4) :42-46
[3]   南海珠江口盆地陆架斜坡及大陆坡海底沙波动态分析 [J].
王尚毅,李大鸣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6) :122-132
[4]   长江口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统计规律及其沉积动力学解释 [J].
杨世伦 .
泥沙研究, 1994, (03) :23-31
[5]  
Acoustic imaging of cohesive sediment resuspension and re-entrainment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East China Sea[J] . Z. Shi,L. F. Ren,S. Y. Zhang,J. Y. Chen.Geo - Marine Letters . 1997 (2)
[6]   GRAIN SHAPE EFFECTS ON SETTLING RATES [J].
KOMAR, PD ;
REIMERS, CE .
JOURNAL OF GEOLOGY, 1978, 86 (02) :19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