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方式对人体骨峰值的影响

被引:43
作者
赵杰修
张林
张承工
机构
[1]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曲阜
关键词
运动方式; 骨密度; 骨峰值;
D O I
10.16038/j.1000-6710.2000.02.022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为了探讨运动方式对人体骨健康的作用效果和机理,随机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和化学系171名在校男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光子吸收法(SPA)和标准体质测量法对其骨密度(BMD)和体质指标进行了检测。采用SPS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1)短跑组、足球组、篮球组、武术组、中长跑组和体育人口组具有比对照组较高的骨密度值,尤其是短跑组、武术组与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2)运动强度、运动史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而运动频率大于3次/周具有较佳的健骨效果;(3)肌力指标、肌力/身高指标与骨密度值有显著正相关(r= 0.661, r= 0.623),而其它体质指标则不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提高青年时期骨峰值、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处方应为持之以恒地进行频率大于3次/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的适宜于自身条件的高强度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钙摄入量与运动能力的实验研究 [J].
吕丹云 ;
周未艾 ;
王启荣 .
体育科学, 1999, (02) :63-67+77
[2]   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J].
张发强 .
体育科学, 1999, (01) :4-7
[3]   不同运动项目对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 [J].
王晓红,周波,张卉,闫丽娅,韩中凝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03) :37-38
[4]   游泳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J].
邵志宏,李前铎,孙纯敏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6, (03) :43-44
[5]   不同项目运动员骨矿含量探测 [J].
邓道善 ;
王启敏 .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2, (01) :91-93
[6]  
骨质疏松学[M]. 科学出版社 , 刘忠厚主编, 1998
[7]  
Effects of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status of young women: A randomized exercise inter- venation trial. Snow - Harder C, et al.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