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网箱养殖区生物—化学特性与营养状况的周日变化

被引:8
作者
黄洪辉
王寓平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与污染监控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广东广州
[3] 中山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
关键词
大亚湾; 网箱养殖区; 生物—化学特性; 营养状况; 周日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根据 1998年 11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区进行的定点 2 4 h连续水质监测资料 ,分析并讨论了该养殖区海水生物—化学各要素的垂直分布和周日变化规律 ,并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和改进的营养状态质量指数 (NQI)法 ,参照营养指数 (E)对该网箱养殖区海水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 ,各项要素的平均值大都是表层 >中层 >底层 ;周日变化主要受潮汐运动和海水中生物的节律性生理活动的综合影响 ;表层海水的富营养化率明显高于中层海水 ,其各单项指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而中层和底层海水则分别处于贫—中度和贫—富营养状态 ;PO4 - P相对较贫乏 ,为养殖区富营养化的最关键限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附视频 [J].
郭卫东 ;
章小明 ;
杨逸萍 ;
胡明辉 .
台湾海峡, 1998, (01) :64-70
[2]   海水富营养化模糊评价理论模式 [J].
熊德琪 ;
陈守煜 .
海洋环境科学, 1993, (Z1) :104-110
[3]   珠江河口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J].
彭云辉 ;
王肇鼎 .
海洋环境科学, 1991, (03) :7-13
[4]   厦门港海域营养状况的分析 [J].
陈于望 .
海洋环境科学, 1987, (03) :14-19
[5]   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 [J].
邹景忠 ;
董丽萍 ;
秦保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2) :41-54
[6]   黄河口附近海域有机污染与赤潮生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J].
田家怡 ;
董景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1) :46-53
[7]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S]. 1989
[8]  
海水化学要素调查手册[M]. - 海洋出版社 , 韩舞鹰编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