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互联网时代传媒时空观的嬗变与融合

被引:22
作者
蒋晓丽
赵唯阳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时空观; 时间消灭空间; 时空压缩; 空间消灭时间; 后联网时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人类社会对于时空的认识伴随着传播技术与交往工具的发展而改变。从19世纪至今,人类的传媒时空观可以大致归纳为四个阶段:大众传媒兴起时形成的"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媒介兴起后的"时空压缩";前互联网时代的"空间消灭时间";以及后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的"融合一体"的时空观。每一种传媒时空观的形成都受到基于传播技术发展的交往革命的推动,不同的传媒时空观之间不仅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后互联网时代更呈现出一种交汇互融、混存共生的状态。"时间压缩空间"状态下速度对于空间的压缩依然存在,"时空压缩"下社会物理空间、人与人之间心理空间距离持续被打破,"空间压缩时间"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媒介体验在时间上是碎片化的,空间上是场景化的,后互联网时代"融合一体"的媒体时空呼唤个性化的解放与对个性的尊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 [J].
彭兰 .
新闻记者, 2015, (03) :20-27
[2]   “用时间消灭空间”——马克思恩格斯传播技术思想研究 [J].
陈力丹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5 (03) :290-296
[3]   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的思想 [J].
陈力丹 ;
王晶 .
新闻前哨, 2011, (05) :89-90
[4]   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浅析 [J].
冯建辉 .
唯实, 2010, (07) :33-37
[5]   媒介时间的来临——对传播媒介塑造的时间观念之起源、形成与特征的研究 [J].
卞冬磊 ;
张稀颖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 (01) :32-44+95
[6]  
全球新闻传播史[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彬著, 2005
[7]  
解放的速度[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法)保罗·维利里奥(PaulVirilio)著, 2004
[8]  
后现代的状况[M]. 商务印书馆 , (美)戴维·哈维(DavidHarvey)著, 2003
[9]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包亚明主编, 2003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