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及其开垦后土壤中总硫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15
作者:
郝庆菊
王起超
王其存
李志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和农业生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
土壤;
总硫;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3.0483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三江平原 3种主要沼泽类型———小叶章 (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沼泽、乌拉苔草 (Carexmeyeriana)沼泽、毛果苔草 (Carexlasiocarpa)沼泽以及不同开垦年限的耕地为研究对象 ,对其土壤中总硫含量进行分析 .3种沼泽中总硫量的顺序为小叶章沼泽 ( 6 2 2 .4mg·kg-1) <乌拉苔草沼泽 ( 82 0 .5mg·kg-1)、毛果苔草沼泽 ( 10 2 2 .4mg·kg-1) .挠力河、鸭绿河、别拉洪河及浓江流域土壤中总硫量的顺序为挠力河 ( 92 5 .0mg·kg-1) >鸭绿河 ( 84 1.8mg·kg-1) >浓江 ( 6 36 .5mg·kg-1) >别拉洪河 ( 5 2 0 .8mg·kg-1) .沼泽湿地及耕地土壤总硫量在层次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即由表土层向下 ,含量逐渐降低 .1980~ 2 0 0 0年开垦的耕地土壤中总硫含量平均值为 180 .5mg·kg-1,而未开垦湿地中的总硫含量平均值为 735 .8mg·kg-1.耕地中的总硫量显著低于湿地中的总硫量 ,并且开垦年限越长 ,土壤中的总硫量越低 ,表明湿地开垦导致土壤总硫明显流失
引用
收藏
页码:2191 / 219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