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域黑鲷标志放流试验

被引:23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王伟定
薛利建
张洪亮
贺舟挺
潘国良
机构
[1]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黑鲷; 金属线码标记; 荧光标记; 挂牌标记; 放流; 回捕率; 舟山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5.3 [海水鱼];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的死亡率和脱标率最高,荧光和挂牌标志鱼只获得当年回收,回捕率分别为0.16%和0.64%,没有捕获金属线码标志鱼,说明在开放性的水域,总体回捕结果不佳,金属线码标记法不适合黑鲷放流;标志黑鲷移动范围不大,最远不超过15海里,栖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标志鱼放流后2个月左右生长缓慢,此后生长加快。本试验基本达到标志放流的预期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技术 [J].
林金錶 ;
陈涛 ;
陈琳 ;
郭金富 .
水产学报, 2001, (01) :79-83
[2]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J].
陈锦淘 ;
戴小杰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 (04) :4451-4456
[3]   浙江沿海中国对虾标志放流试验 [J].
吴祖杰 ;
徐君卓 ;
沈云章 ;
溎彦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309-313+335
[4]  
The utility of visible implant(Ⅵ)tags for marking tropical river fish. Halls, A.S,& Azim, M.E. Fisheries Management . 1998
[5]  
Tag retention,growth,and survival of swimming crab,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arked with coded wire tags. Okamoto Kazutoshi. Bull JapSoc Sci Fish . 1999
[6]   海蜇标志放流试验 [J].
王永顺,黄鸣夏,张庆生,孙忠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4, (03) :201-204
[7]   官井洋大黄鱼标志放流技术与放流标志鱼早期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J].
刘家富 ;
翁忠钗 ;
唐晓刚 ;
关金藏 ;
施学文 ;
洪港船 .
海洋科学, 1994, (05) :53-58
[8]   江浙沿海黑鲷增殖放流试验 [J].
汤建华 ;
陈铭惠 ;
柏怀萍 ;
张振敏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8, (02) :167-171
[9]   浙江省沈家门沿岸水域石斑鱼幼鱼标志放流与重捕试验 [J].
薄治礼 ;
周婉霞 .
水产学报, 1999, (03) :30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