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位移临界值的顶板裂隙带高度研究

被引:12
作者
许进鹏 [1 ,2 ]
边凯 [1 ]
程久龙 [3 ]
齐跃明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超限应力; 有限空间; 岩层角位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7.2 [];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顶板导水裂隙带是煤层顶板水进入工作面的重要通道.根据工作面采空区的空间形态和超限应力、有限空间的特点,采用岩层角位移临界值为判据,得出了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并且将理论计算值与任楼煤矿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公式正确可靠.通过该公式分析表明:采高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线性相关、碎胀系数、角位移值临界值越小,导水裂隙带高度越大,其中采高和碎胀系数权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36 / 5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矿山水害防治理论与方法.[M].虎维岳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  
煤矿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的动力信息基础的研究.[M].宋振骐等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3]   华丰井田4煤层顶板砾岩水突出影响因素分析 [J].
施龙青 ;
于小鸽 ;
魏久传 ;
郭建斌 ;
翟培合 ;
李敬法 ;
李功强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 39 (01) :26-31+44
[4]   采动覆岩破断裂隙的贯通度研究 [J].
黄炳香 ;
刘长友 ;
许家林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 39 (01) :45-49
[5]   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微地震(MS)监测研究 [J].
汪华君 ;
姜福兴 ;
成云海 ;
司荣军 ;
岳强 .
煤炭工程, 2006, (03) :74-76
[6]   综放采场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方法及应用 [J].
王连富 ;
李卫东 ;
刘道文 ;
李功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5, (03) :70-71
[7]   高密度电阻率法观测煤层上覆岩层破坏 [J].
刘盛东 ;
吴荣新 ;
张平松 ;
孙兴平 ;
徐翀 .
煤炭科学技术, 2001, (04) :18-19+22
[8]   煤层采后围岩破坏规律的声波CT探测 [J].
程学丰 ;
刘盛东 ;
刘登宪 .
煤炭学报, 2001, (02) :153-155
[9]   微地震技术在煤矿“两带”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J].
张兴民 ;
于克君 ;
席京德 ;
孔凡铭 ;
张心彬 ;
王书军 .
煤炭学报, 2000, (06) :56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