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模拟增温对矮嵩草草甸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杨月娟 [1 ,2 ]
周华坤 [1 ]
姚步青 [1 ]
王文颖 [3 ]
董世魁 [4 ]
余欣超 [1 ,2 ]
赵新全 [1 ]
张灏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青海师范大学
[4] 北京师范大学
[5] 山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
长期增温; 退化; 功能类群; 交互作用; 典型对应分析;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5.0106
中图分类号
Q945.79 [植物生理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长期模拟增温试验装置,研究了退化和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上植物化学成分(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土壤环境因子(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模拟增温明显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和3个功能群植物的化学成分含量(P<0.05);在退化的矮嵩草草甸上长期模拟增温,两者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P<0.05),增温增加了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土壤养分含量,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含水量均低于其各自对照,增温降低了优良牧草(禾草和莎草)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增加了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降低了牧草消化率;长期模拟增温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化学成分的贡献大小依次是:速效氮>有机质>含水量>速效钾。典型对应分析表明,长期模拟增温进一步巩固了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禾草类和莎草类优势牧草的地位,杂类草逐渐衰退;而在退化矮嵩草草甸样地上长期模拟增温,群落优势种的优势度下降,加剧了草地退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青海湖流域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 [J].
曹生奎 ;
陈克龙 ;
曹广超 ;
朱锦福 ;
芦宝良 ;
张涛 ;
王记明 .
生态学报, 2014, 34 (02) :482-490
[2]   高山植物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进展 [J].
陈建国 ;
杨扬 ;
孙航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1, (03) :435-446
[3]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J].
李娜 ;
王根绪 ;
高永恒 ;
王俊峰 ;
柳林安 .
土壤学报, 2010, 47 (06) :1214-1224
[4]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 [J].
李东 ;
黄耀 ;
吴琴 ;
明珠 ;
靳代樱 .
草业学报, 2010, 19 (02) :160-168
[5]   牛蒡群落分布、物种组成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隋珍 ;
常禹 ;
李月辉 ;
胡远满 ;
刘淼 ;
陈宏伟 ;
窦德强 ;
许亮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2) :215-220
[6]   高山林线形成机理及植物相关生理生态学特性研究进展 [J].
李明财 ;
罗天祥 ;
朱教君 ;
孔高强 .
生态学报, 2008, (11) :5583-5591
[7]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内不同光环境下红桦和岷江冷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J].
尹华军 ;
赖挺 ;
程新颖 ;
蒋先敏 ;
刘庆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072-1083
[8]   DCA、CCA和DCCA三种排序方法在中国草地植被群落中的应用现状 [J].
贾晓妮 ;
程积民 ;
万惠娥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2) :391-395
[9]   西鄂尔多斯高原植被与环境间的关系研究 [J].
王霞 ;
杨晓晖 ;
张建军 ;
贺维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3) :84-89+104
[10]   叶绿素b缺失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J].
郭春爱 ;
刘芳 ;
许晓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05) :96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