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278
作者
张功成 [1 ]
米立军 [2 ]
吴时国 [3 ]
陶维祥 [1 ]
何仕斌 [1 ]
吕建军 [1 ]
机构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构造演化; 生烃凹陷; 烃源岩; 储层; 油气运移; 勘探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 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断坪运移为主。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运聚成藏规律与勘探领域剖析 [J].
何家雄 ;
夏斌 ;
王志欣 ;
刘宝明 ;
孙东山 .
石油学报, 2006, (04) :8-14
[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油气来源及成藏分析 [J].
米立军 ;
张功成 ;
傅宁 ;
贺清 ;
马立武 .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03) :161-168
[3]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前景 [J].
吴时国 ;
袁圣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6) :693-699+714
[4]   国内外深水区油气勘探新进展 [J].
金春爽 ;
乔德武 ;
姜春艳 .
海洋地质动态, 2003, (10) :20-23+1
[5]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展望 [J].
娄承 .
国际石油经济, 2003, (08) :43-44
[6]   深海油气地震勘探进展和展望 [J].
洪菲 ;
胡天跃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 (02) :230-236
[7]   国外深水油气勘探动态及经验 [J].
王春修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2) :70-73
[8]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J].
刘铁树 ;
何仕斌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