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耳甲区对自发性高血压及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54
作者
高昕妍
李艳华
朱兵
贲卉
荣培晶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关键词
血压; 耳穴; 内关; 植物神经;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6.02.006
中图分类号
R245.3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耳甲区耳穴的降压作用及降压机制。方法:22只正常SD大鼠和15只自发高血压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注射麻醉(1.0 g/kg),观察迷走神经完整和颈部切断迷走神经干后耳甲区电针(75~100 Hz,疏密波)和手针(约2次/s)刺激对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同时记录左侧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放电的变化。选取“内关”穴作对照。此外,在正常大鼠沿动脉插管推注1%阿托品(0.05 mg/kg)后刺激耳穴以及电刺激正常大鼠迷走神经时,记录血压和心率及神经放电指标。结果:在自发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大鼠,电针和手针刺激耳甲区能有效降低动脉压(P<0.001),抑制心率(P<0.001),同时在个例动物观察到迷走神经放电增加而交感神经放电抑制。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内关”穴也有降压效果(P<0.05),但与耳甲区针刺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正常动物的降压效果在动脉注射阿托品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消失,而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类似耳针的降压和减缓心率的效果。结论:耳甲区针刺能有效降低动物的血压,这种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J].
高昕妍 ;
朱兵 .
中国针灸, 2005, (07) :474-476
[2]   耳针作用的形态学机理研究 [J].
张启兵 .
上海针灸杂志, 2003, (01) :46-48
[3]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J].
吕永在 .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0, (10) :637-639
[4]   降压药的副作用 [J].
李俊峡 ;
魏海龙 .
日本医学介绍, 1997, (09) :36-37
[5]  
Anatomic basis of Arnold’s ear-cough reflex[J] . D Gupta,S Verma,SK Vishwakarma.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 19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