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江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

被引:22
作者
魏柏林
陈庞龙
李富光
黄河生
机构
[1] 广东省地震局
[2] 广东省地震局 中国 广州
[3] 中国 广州
关键词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转换应力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新丰江无线遥测台网1983年10月1日—1987年4月30日165次小震中的83次8个子台都记录到的 P 波初动资料,按 P 波初动的异同,划分出37个类型,把相同类型叠加作成震源机制解且归为5个大类.根据5个大类的各应力轴及节面的特征来讨论本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显然,与前人认识是不同的,与笔者1981年提出的结果类似,但更显示了以南北向挤压为特征的构造应力场.
引用
收藏
页码:462 / 470+533 +53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1987年寻乌震群和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 [J].
谢明富 .
华南地震, 1989, (04) :27-33
[2]   新丰江水库区1987年9月15日4.5级地震研究 [J].
黄河生 ;
陈益民 ;
魏柏林 ;
杨惠城 ;
秦乃岗 .
华南地震, 1989, (03) :72-78
[3]   新丰江无线遥测台网的现场试验 [J].
罗衍良 ;
朱奕华 ;
汤旋驹 .
华南地震, 1984, (04) :44-57
[4]   新丰江水库地震震源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 [J].
魏柏林 .
地震地质, 1981, (01) :75-79
[5]   新丰江水库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 [J].
王妙月 ;
杨懋源 ;
胡毓良 ;
李自强 ;
陈运泰 ;
金严 ;
冯锐 .
中国科学, 1976, (01) :85-97
[6]   新丰江水库区微震震源力学的初步研究 [J].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破裂与震源力学组 ;
广东省科技局新丰江地震总结组 .
地质科学, 1974, (03) :234-245
[7]   新丰江水库地震及其对大坝的影响 [J].
沈崇刚 ;
陈厚群 ;
张楚汉 ;
黄力生 ;
李自强 ;
杨真荣 ;
王大钧 ;
罗学海 .
中国科学, 1974, (02) :18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