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缺氧时肺腺泡内动脉结构变化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

被引:4
作者
宋为
蔡英年
邓希贤
周晓梅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肺腺泡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结构重建;
D O I
10.16352/j.issn.1001-6325.1993.01.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用低压舱模拟连续低压缺氧不同时间的大鼠模型上,观察分析了肺腺泡内动脉结构重建变化与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缺氧早期(24h后),肺腺泡内动脉即有明显肌化(肌性动脉段增多,非肌性动脉段减少)。随缺氧时间延长,肺腺泡内动脉肌化与肺动脉压增高及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密切相关。构成肺腺泡内动脉的三种血管段随缺氧时间延长有不同变化趋势,反映出缺氧早期肌性动脉段增多主要经原有部分肌性动脉段转变为肌性动脉段的短捷途径;以后非肌性动脉段经部分肌性动脉段转变为肌性动脉段逐渐成为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右心导管测定大鼠肺动脉压的实验方法 [J].
孙波 ;
刘文利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4, (06) :46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