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茬小麦秸秆处理方式对河西走廊地膜覆盖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43
作者
殷文
陈桂平
柴强
赵财
冯福学
于爱忠
胡发龙
郭瑶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农田土壤水热特性是决定作物生长发育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前茬处理方式对后茬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为试区高效麦玉轮作模式耕作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前茬小麦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和耕作措施(25 cm高茬收割立茬免耕—NTSS,25 cm高茬等量秸秆覆盖免耕—NTS,25 cm高茬等量秸秆翻压—TIS和传统低茬收割翻耕—CT)对后茬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T相比,NTSS、NTS可提高后茬地膜覆盖玉米农田0—110 cm土层播种至苗期、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吐丝至开花期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高5.0%—7.8%、4.4%—5.4%和4.8%—7.1%,NTSS与NTS间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灌浆期内,NTS的土壤含水量比CT高4.7%,但NTSS与CT差异不显著,NTS具有保持后茬地膜覆盖玉米全生育期良好土壤水分含量的优势。NTSS、NTS减小了后茬地膜覆盖玉米吐丝期之前的耗水量,增大了吐丝期之后的耗水量,有效协调玉米生育前期与后期需水矛盾,以NTS的效果更突出。NTSS、NTS可有效改善后茬地膜覆盖玉米农田表层0—25 cm土壤的热量条件,NTS调控效应更强,2010年,NTS 8:00时的平均土壤温度比CT高0.76℃;2个试验年度内,NTS 14:00和18:00时的平均土壤温度比CT分别低3.67—3.87℃和1.19—1.30℃,说明前茬小麦秸秆免耕覆盖在昼夜低温期具有保温效应,而高温时具有降温作用。NTSS、NTS降低了后茬地膜覆盖玉米农田土壤积温,其中NTS处理玉米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吐丝期、吐丝至灌浆末期的土壤积温比CT分别低67.1—76.2℃、29.3—50.5℃和46.7—75.3℃,降幅大于NTSS。从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平均大气-土壤温差可知,NTS在低温季有保持土壤温度的作用,在高温季节有相对降温的作用,是减少气温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过度影响的重要机制。与CT相比,NTSS、NTS、TIS提高了后茬地膜覆盖玉米的籽粒产量,增产幅度为11.3%—17.5%,其中NTS两年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3 470和13 274 kg·hm-2,较TIS高5.6%—9.0%。【结论】前茬小麦秸秆免耕覆盖(NTS)是绿洲灌区地膜覆盖玉米适宜的前茬处理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898 / 290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地膜秸秆双覆盖对免耕种植玉米田土壤水热效应的影响 [J].
殷涛 ;
何文清 ;
严昌荣 ;
刘爽 ;
刘恩科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9) :78-87
[2]   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状况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段义忠 ;
亢福仁 .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 (05) :55-59+66
[3]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与绿肥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J].
卢秉林 ;
包兴国 ;
张久东 ;
胡志桥 ;
杨新强 ;
曹卫东 ;
杨文玉 ;
李全福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 (02) :67-71
[4]   华北春玉米高温胁迫影响机理及其技术应对探讨 [J].
陶志强 ;
陈源泉 ;
隋鹏 ;
袁淑芬 ;
高旺盛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18 (04) :20-27
[5]   水分和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度和出苗率的影响 [J].
马树庆 ;
王琪 ;
吕厚荃 ;
徐丽萍 ;
于海 ;
张铁林 .
生态学报, 2012, 32 (11) :3378-3385
[6]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王红丽,张绪成,宋尚有,马一凡,于显枫,柳燕兰.应用生态学报. 2011(10)
[7]  
Benefits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Its Progress in China[J]. LI Ling-ling1, HUANG Gao-bao1, ZHANG Ren-zhi2, Bill Bellotti3, Guangdi Li4 and Kwong Yin Chan5 1 Gan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ridland Crop Science/Faculty of Agronom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P.R.China 2 Facul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P.R.China 3 School of Natur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NSW 1797, Aust
[8]   不同土壤水分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王冀川 ;
徐翠莲 ;
韩秀锋 ;
高山 ;
徐雅丽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 (01) :115-119
[9]   黄土旱塬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旱作春玉米土壤温度的影响 [J].
朱琳 ;
刘毅 ;
徐洪敏 ;
陈新平 ;
李世清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12) :4396-4402
[10]   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旱塬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J].
杨祁峰 ;
岳云 ;
熊春蓉 ;
孙多鑫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6)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