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84
作者
陈懋弘 [1 ,2 ]
毛景文 [1 ,2 ]
陈振宇 [2 ]
章伟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地质学; 含砷黄铁矿; 毒砂; 金的赋存状态; 卡林型金矿; 滇黔桂“金三角”;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9.05.006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Au,富S、Fe,而环带则相反,且Au与As具有正相关关系。核部贫As的黄铁矿成因复杂,既有成矿早阶段的热液成因,又有受热液蚀变交代的沉积成因。核部和环带是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元素的相关关系表明环带中As主要取代S的位置。多环带的特点还表明,热液活动是脉动式的,含矿流体化学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论是核部还是环带,均有Au含量高出检出限的测点,但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细粒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具有高As、Au,低S、Fe的特点,类似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特征,推测与富砷环带是同期热液活动形成的。毒砂-黄铁矿集合体中的黄铁矿分为环带结构和均质结构2种,并分别具有上述2种黄铁矿的特点。载金毒砂可以细分为3个世代,具均质结构,热液成因。各世代毒砂Au含量均有高出检出限的测点,同时Au、As、S、Fe的含量变化不大,均为主成矿阶段的产物。载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贫砷的沉积成因或早阶段热液成因黄铁矿→富砷的细粒黄铁矿颗粒和富砷黄铁矿环带→毒砂。黄铁矿和毒砂中的Au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分布是不均匀的,环带状黄铁矿中Au元素图出现的均匀结构可能为一种假象,说明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少量为"不可见"晶格金和微米级显微"可见金"。整个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亚类矿床之间的载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没有本质区别,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5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J].
张弘弢 ;
苏文超 ;
田建吉 ;
刘玉平 ;
刘建中 ;
刘川勤 .
矿物学报, 2008, (01) :17-24
[2]   贵州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再研究 [J].
刘建中 ;
夏勇 ;
邓一明 ;
张兴春 ;
邱林 .
贵州地质, 2007, (03) :165-169
[3]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层控特大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J].
刘建中 ;
邓一明 ;
刘川勤 ;
张兴春 ;
夏勇 .
中国地质, 2006, (01) :169-177
[4]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标型特征 [J].
付绍洪 ;
顾雪祥 ;
王乾 ;
夏勇 ;
张兴春 ;
陶琰 .
矿物学报, 2004, (01) :75-80
[5]   某难浸金精矿细菌预氧化工艺研究 [J].
郑存江 ;
柏全金 ;
熊英 ;
林滨兰 ;
胡建平 .
黄金, 2002, (11) :31-35
[6]   矿物中呈负价态之金——毒砂和含砷黄铁矿中“结合金”化学状态的进一步研究 [J].
李九玲 ;
亓锋 ;
徐庆生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9) :58-64
[7]   广西凌云县明山金矿床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 [J].
黄永全 ;
崔永勤 .
南方自然资源, 2001, (04) :22-28
[8]   含金毒砂中晶格金的确定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J].
胡文宣 ;
张文兰 ;
胡受奚 ;
华仁民 ;
朱建民 .
地质学报, 2001, (03) :410-418
[9]   贵州火山凝灰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J].
刘巽锋 ;
陶平 .
中国地质, 2001, (01) :30-35
[10]   难浸金精矿生物预氧化过程中细菌浸出液含金的原因及其控制 [J].
张辉 ;
冯明伸 ;
郑存江 ;
熊英 ;
柏全金 .
岩矿测试, 2000, (04) :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