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84
作者:
陈懋弘
[1
,2
]
毛景文
[1
,2
]
陈振宇
[2
]
章伟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地质学;
含砷黄铁矿;
毒砂;
金的赋存状态;
卡林型金矿;
滇黔桂“金三角”;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9.05.006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Au,富S、Fe,而环带则相反,且Au与As具有正相关关系。核部贫As的黄铁矿成因复杂,既有成矿早阶段的热液成因,又有受热液蚀变交代的沉积成因。核部和环带是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元素的相关关系表明环带中As主要取代S的位置。多环带的特点还表明,热液活动是脉动式的,含矿流体化学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论是核部还是环带,均有Au含量高出检出限的测点,但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细粒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具有高As、Au,低S、Fe的特点,类似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特征,推测与富砷环带是同期热液活动形成的。毒砂-黄铁矿集合体中的黄铁矿分为环带结构和均质结构2种,并分别具有上述2种黄铁矿的特点。载金毒砂可以细分为3个世代,具均质结构,热液成因。各世代毒砂Au含量均有高出检出限的测点,同时Au、As、S、Fe的含量变化不大,均为主成矿阶段的产物。载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贫砷的沉积成因或早阶段热液成因黄铁矿→富砷的细粒黄铁矿颗粒和富砷黄铁矿环带→毒砂。黄铁矿和毒砂中的Au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分布是不均匀的,环带状黄铁矿中Au元素图出现的均匀结构可能为一种假象,说明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少量为"不可见"晶格金和微米级显微"可见金"。整个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亚类矿床之间的载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没有本质区别,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57
页数:1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