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

被引:29
作者
许效松
徐强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盆山转换; 盆地分析; 动力学在盆地中的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和前沿思想的生长点。大陆构造上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构造单元,一是盆地系统,二是造山带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地壳时空演化的一对孪生体。沉积盆地系统是把堆积空间和各类物源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系。盆地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地球动力学的响应,而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又与造山带是相辅相成的。盆地的性质、类型、演化和盆地性质转换的动力学分析,通过火山岩的性质、蛇绿岩和混染堆积或者是岛弧带的走向等判断,这些信息无疑是重要的因素。沉积地质学的发展所赋予新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不同物源堆积体的相互关系可以反馈盆地地球动力学性质和盆山转换的信息,盆地边界的构造要素、不同物源的充填堆积物的生长序列、堆积物的几何形态及其叠置关系等也具有与蛇绿岩同等的重要性。造山带是地壳构造活动和动力转换的记录,它代表陆块间的相互运动、消失的大洋、消失的陆块和大陆边缘盆地,所以造山带就是消失的大洋系统和消失的盆地系统,即盆地转为山系。这种"盆山转换"的耦合关系是当代沉积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交叉的前沿。本文提出"盆山转换"的新思路和研究的内涵。并讨论这一理论、方法的基本观点和思路:"板块构造控盆、盆转山和山控盆"。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从扩张速率试论蛇绿岩的类型划分 [J].
肖序常 .
岩石学报, 1995, (S1) :10-23
[2]   中国蛇绿岩研究概述 [J].
张旗,肖序常 .
岩石学报, 1995, (S1) :1-9
[3]   蛇绿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张旗 .
岩石学报, 1995, (S1) :228-240
[4]   从元素的角度研究“开”“合”运动 [J].
邓清禄 .
地学前缘, 1995, (02) :140-140
[5]   当代造山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若干前沿问题 [J].
肖庆辉,李晓波,贾跃明,刘树臣,白星碧 .
地学前缘, 1995, (01) :43-50
[6]   论沉积盆地分析系统 [J].
李思田 .
地球科学, 1992, (S1) :31-39
[7]   液态分离—南岭花岗岩分异方式之一 [J].
王联魁 ;
朱为方 ;
张绍立 .
地质论评, 1983, (04) :365-373
[8]  
中国新疆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成矿[M].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 何国琦等著, 1994
[9]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2
[10]  
沉积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刘宝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