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采工作面过冒顶区围岩应力分布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4
作者
郝瑞云
李建忠
马飞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
关键词
残煤复采; 冒顶区; 应力分布规律; FLAC3D;
D O I
10.13301/j.cnki.ct.2014.11.064
中图分类号
TD823.8 []; TD311 [原岩应力];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华煤业3#煤残煤复采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冒顶区-煤柱-复采工作面"的稳定性及其对复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复采工作面推进,冒顶区边缘煤柱尺寸逐渐减小,包括冒顶区在内的采场塑性破坏区范围增大。工作面通过冒顶区过程中,冒顶区前方煤壁为应力最大值18 MPa,远超煤体的极限强度,因此仍然有必要在工作面通过冒顶区后加强支护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煤炭经济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 [J].
王建华 .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4) :236-236
[2]   我国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研究综述 [J].
张金锁 ;
姚书志 ;
齐琪 ;
张伟 .
资源与产业, 2013, 15 (02) :73-78
[3]   回采巷道顶板大深度切缝后煤柱应力分布特征 [J].
刘正和 ;
赵阳升 ;
弓培林 ;
胡耀青 ;
吕兆兴 .
煤炭学报, 2011, 36 (01) :18-23
[4]   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采场顶板结构与控制 [J].
朱涛 ;
张百胜 ;
冯国瑞 ;
张绪言 ;
康立勋 .
煤炭学报, 2010, 35 (02) :190-193
[5]   上位直接顶“散体拱”结构的形成及失稳演化 [J].
李红涛 ;
刘长友 ;
汪理全 .
煤炭学报, 2008, (04) :378-381
[6]   复采残采煤层小煤矿开采技术研究 [J].
翟新献 ;
邵强 ;
王克杰 ;
李化敏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04) :51-54+2
[7]  
FLAC 3D实用教程.[M].彭文斌;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