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稻田种植制度的养分平衡特征

被引:8
作者
周卫军
王凯荣
谢小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长沙
[3] 长沙
[4] 长沙
关键词
红壤稻田; 种植制度; 养分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试验研究了湘北红壤稻田系统4种种植制度的养分平衡特征。结果表明,N、P、K养分输出为稻-稻-油种植制度>稻-稻-油(肥)种植制度>稻-稻-肥(紫云英)种植制度>稻-稻种植制度;N盈余量以稻-稻-肥种植制度最大,达18.4kg/hm2·α,稻-稻-油(肥)种植制度基本维持平衡,稻-稻种植制度表现亏缺,稻-稻-油种植制度亏缺最大,达38.9kg/hm2·α;4种种植制度P和K均有亏缺,但以稻-稻-油种植制度亏缺量最大,分别为11.2kg/hm2·α和118.7kg/hm2·α,稻-稻-肥种植制度亏缺量最小;稻-稻-肥种植制度有机物质归还量最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稻-稻种植制度有机物质归还量最小,有机质呈现亏缺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Ⅱ.农田养分收入参数[J].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 土壤通报. 1996(04)
[2]  
菲律宾以稻为基础的种植制度生态学评价——Ⅰ.各类种植方式的养分平衡[J]. 赵强基,D.P.Garrity,王增远. 作物学报. 19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