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抛栽水稻的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4
作者
吴建富 [1 ]
潘晓华 [2 ]
石庆华 [2 ]
马众文 [3 ]
胡金和 [3 ]
刘宗发 [3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 南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稻田; 双季稻; 免耕抛秧; 营养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20052~006年在双季稻田中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氮、磷、钾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早、晚稻氮、磷、钾的总吸收量均呈免耕抛秧>翻耕抛秧>翻耕移栽趋势;除晚稻氮吸收量抛秧处理极显著高于翻耕移栽处理外,其它均不显著。早、晚稻生育前期群体氮、磷和钾的吸收量免耕处理均比翻耕处理少;生育中、后期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相近,但均高于翻耕移栽。生产100千克子粒所需N、P2O5、K2O的量各处理差异不大。早、晚稻氮、磷、钾的总吸收量与产量均呈显著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59 / 6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J].
张洪程 ;
王秀芹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7) :800-806
[2]   晚稻免耕抛秧高产机理研究 [J].
温玉辉 ;
陈景勇 ;
杨悦林 ;
聂呈荣 ;
邓日烈 ;
邓燏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67-70
[3]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研究 [J].
刘军 ;
黄庆 ;
付华 ;
陆秀明 ;
刘怀珍 ;
李康活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2) :152-156
[4]   不同栽培措施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 [J].
陈旭林 ;
黄辉祥 ;
黄永生 ;
李镜泉 .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06) :2-4
[5]   水稻免耕抛秧的特点及高产技术 [J].
刘军 ;
黄庆 ;
刘怀珍 ;
陆秀明 ;
付华 .
作物杂志, 2000, (04) :11-12
[6]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J].
刘敬宗 ;
李云康 .
杂交水稻, 1999, (03) :35-36
[7]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J].
李康活 ;
黄庆 ;
陆秀明 ;
刘怀珍 ;
郑海波 ;
杨观宋 ;
罗家镏 .
广东农业科学, 1997, (03) :2-5
[8]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初步研究(简报) [J].
贺浩华 ;
刘宜柏 ;
饶治祥 ;
潘晓云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 (S5) :79-82
[9]  
Nitrogen management and cultivar effects on ric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Northeast Thailand[J] . M Ohnishi,T Horie,K Homma,N Supapoj,H Takano,S Yamamoto.Field Crops Research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