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被引:120
作者
何治亮 [1 ,2 ]
金晓辉 [1 ,2 ]
沃玉进 [1 ,2 ]
李慧莉 [1 ,2 ]
白振瑞 [1 ,2 ]
焦存礼 [1 ,2 ]
张仲培 [1 ,2 ]
机构
[1]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海相盆地; 超深层; 碳酸盐岩; 成藏特点; 勘探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进入中国海相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寻找油气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之一。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中,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塔中北坡深层、四川盆地元坝气田等典型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海相超深层油气成藏主要有4个基本控制因素:(1)不同生物组合、岩性的优质烃源岩在低地温背景下,具有干酪根、古油藏、分散可溶有机质等多元生烃机制,提供了丰富烃源;(2)构造、层序、岩相、流体与时间等因素,联合控制了不同类型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其中断裂活动、白云岩化和热流体活动对超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尤为关键;(3)相对稳定构造背景下,不同岩性的区域盖层、局部盖层和直接盖层的多级封盖有利于油气的封盖与保存;(4)不整合面、断裂和输导层与古隆起、古斜坡背景下各类圈闭的有效组合,决定了油气运聚、成藏的方式和效率。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资源潜力巨大,资源类型有油有气,以气为主。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几大隆起高部位之外的倾没端、斜坡区、凹陷区的寒武系—奥陶系中。四川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除川中地区外的海相下组合和川西、川东北前陆区的海相上组合中。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和冲断带前缘的奥陶系是超深层碳酸盐岩现实的勘探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量化雕刻技术 [J].
李国会 ;
袁敬一 ;
罗浩渝 ;
杨鹏飞 ;
李阳 .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 (04) :24-29
[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J].
赵建 ;
李冰 ;
罗云 ;
马海龙 .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 (03) :38-44
[3]   川西坳陷三叠系雷口坡组顶部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 [J].
甯濛 ;
刘殊 ;
龚文平 .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 (03) :30-37
[4]   中扬子地区海相天然气勘探方向、关键问题与勘探对策 [J].
焦方正 ;
冯建辉 ;
易积正 ;
蔡勋育 ;
何发岐 .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 (02) :1-8
[5]   从源-盖控烃看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分布规律 [J].
金之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6) :763-770
[6]   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海相油气首次发现的历程与启迪 [J].
康玉柱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6) :749-752
[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勘探实践与展望 [J].
漆立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6) :771-779
[8]   层序界面类型及其对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控制 [J].
何治亮 ;
高志前 ;
张军涛 ;
丁茜 ;
焦存礼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6) :853-859
[9]   中国石油“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成果、地质新认识与技术进展 [J].
何海清 ;
李建忠 .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19 (06) :1-13
[10]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六 四川盆地元坝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J].
郭旭升 ;
郭彤楼 ;
黄仁春 ;
段金宝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 (04) :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