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设计高质量的MOOCs——基于认知目标分类和交互分析框架的思考

被引:26
作者
王志军 [1 ]
陈丽 [2 ]
机构
[1]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MOOCs; 实践形式; 认知目标分类; 教学交互; 有效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MOOCs的发展经历了从2012年的狂热支持,到2013年的反对声日益高涨的急速转变之后,如何有效设计高质量的MOOCs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学目标与教学交互是网络课程设计的两大关键。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以及穆尔的教学交互分析框架对现有三种MOOCs实践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以内容传递为主的MOOCs(xMOOCs)把认知行为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强调知识的传递,注重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处于认知目标分类底层;以任务完成为主的MOOCs(sMOOCs)混合了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做中学,重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处于认知目标分类的中间层;以网络建立为主的MOOCs(cMOOCs)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和内容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基础,学生和学生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关键,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保障,处于认知目标分类的最上层。三类MOOCs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在MOOCs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打破这些MOOCs分类之间的界限,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持目标、内容、方法的一致和最佳匹配。我国在设计和开发MOOCs的过程中,还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已有成果,如何开放学习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自身特色,吸引学习者的可持续、大规模参与。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
    王志军
    陈丽
    郑勤华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7) : 25 - 33
  • [2] 反思MOOC热潮
    约翰巴格利
    陈丽
    年智英
    [J]. 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01) : 9 - 17
  • [3] 希望/冒险: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与开放远程教育[J]. 特里·安德森,王志军.中国电化教育. 2014(01)
  • [4] 网络学习中的有意义交互: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
    吴咏荷
    托马斯希里夫斯
    王志军
    [J]. 中国远程教育, 2014, (01) : 15 - 23+95
  • [5] 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 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03)
  • [6] 教学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丁莹
    杨开城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09) : 12 - 17
  • [7]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
    屈林岩
    [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 (01) : 70 - 78
  • [8] Meaningful interaction in web-based learning: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interpretation[J] . Younghee Woo,Thomas C. Reeves.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 2006 (1)
  • [9] Why Minimal Guidance During Instruction Does Not Work: An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of Constructivist, Discovery, Problem-Based, Experiential, and Inquiry-Based Teaching[J] . Paul A. Kirschner,John Sweller,Richard E. Clark.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 2006 (2)
  • [10] Editorial
    Reilly, Thomas
    [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989, 7 (02) : 93 -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