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断块边底水油藏层系组合模式

被引:5
作者
唐建东
金勇
机构
[1]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开发处
关键词
隔夹层; 开发模式; 油藏工程; 数值模拟; 复杂小断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复杂小断块边底水油藏大多具有含油带窄、纵向油层多、地层倾角大等特点。受油藏构造形态、储层、隔夹层发育状况的影响,边水与底水的驱动作用复杂,对开发效果影响较大,开发模式难以确定。从隔夹层遮挡能力量化入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隔夹层条件、不同含油带宽度条件下的油藏开发模式。对于隔夹层纵向封挡作用较强、含油带较宽的油藏,逐层开发或细分层系开发,能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对含油带较窄的油藏要尽量避免越层开采;进行逐层或分层开发,采收率水平将优于其他开发模式。但由于逐层开采会降低采油速度,分层开发会增加投入,因此在含油带较窄的情况下,合层开采更为经济。窄条状油藏,油井距边水越近采收率水平越低,油井要尽可能远离边水。
引用
收藏
页码:897 / 9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苏北盆地构造特征及箕状断陷形成机理 [J].
陈安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2) :140-150
[2]   “油气成藏模式”的概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吴冲龙 ;
林忠民 ;
毛小平 ;
王连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6) :673-683
[3]   旋回层序地层的控制因素 [J].
王起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648-656
[4]   断陷盆地陡坡带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陡坡带为例 [J].
慕德梁 ;
孟卫工 ;
李成 ;
李晓光 ;
柳锦云 ;
王占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635-642
[5]   HD油田隔夹层测井识别研究 [J].
梁珀 ;
王櫹橦 ;
杨斌 ;
鲁洪江 .
新疆地质, 2008, 26 (04) :418-421
[6]   小断块边底水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 [J].
金勇 ;
刘红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6) :53-55+122
[7]   胜坨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J].
杜庆军 ;
陈月明 ;
侯键 ;
刘庆娥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111-114+444
[8]   利用特殊结构井提高小断块边底水油藏采收率 [J].
唐建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89-92
[9]   深度开发油田确定性与随机建模结合的相控建模 [J].
吕晓光 ;
张永庆 ;
陈兵 ;
陈舒薇 ;
潘懋 .
石油学报, 2004, (05) :60-64
[10]   中国石化不同类型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分析 [J].
王光付 ;
许坚 ;
王端平 ;
袁向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4)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