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对纳帕海高原湿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常凤来
田昆
莫剑锋
陆梅
李宁云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纳帕海; 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退化指数; 高原湿地;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5.02.009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沼泽和浅水沼泽草甸,排水疏干后用于放牧的草甸、垦后湿地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了4.33%、7.32%和5.64%,全氮分别减少了0.1%、0.33%和0.16%,除垦后湿地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外,速效养分呈现和有机质、全氮一样的变化趋势,均随人为活动干扰加剧而不断下降,土壤酶活性中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肥力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垦后湿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较高,土壤质量改善,这与人为大量施用有机肥和周围山上水土流失带下土壤养分汇集有关,但其湿地环境已完全转化为旱生环境,湿地功能丧失。综合土壤性质10项指标计算的土壤退化指数表明,与天然沼泽比较,沼泽草甸和草甸湿地均出现退化现象,垦后湿地环境完全改变,应及时进行保护和恢复,退耕还湿。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人为活动干扰对纳帕海湿地环境影响的研究
    田昆
    莫剑锋
    陆梅
    常凤来
    杨永兴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3) : 292 - 295
  • [2] 云南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
    田昆
    陆梅
    常凤来
    莫剑锋
    黎良才
    杨永兴
    [J]. 湖泊科学, 2004, (01) : 35 - 42
  • [3] 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库时空变化中的应用
    田昆
    陈宝昆
    贝荣塔
    罗开华
    王有位
    杨永兴
    [J]. 生态学报, 2003, (09) : 1937 - 1943
  • [4] 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及环境意义
    殷勇
    方念乔
    王倩
    聂浩刚
    秦尊丽
    [J]. 地理科学, 2002, (04) : 413 - 419
  • [5] 我国中亚热带缓丘区红粘土红壤肥力的演化 Ⅱ.化学和生物学肥力的演化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J]. 土壤学报, 1999, (02) : 203 - 217
  • [6] 杉木连栽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性的研究
    杨玉盛
    邱仁辉
    俞新妥
    黄宝龙
    [J]. 生物多样性, 1999, (01) : 1 - 7
  • [7] 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
    和文祥
    朱铭莪
    [J]. 土壤学报, 1997, (04) : 392 - 398
  • [8] 试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李勇
    [J]. 土壤通报, 1989, (04) : 190 - 193
  • [9]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