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夏季旱涝变化及气候物理因素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张善强
机构
[1] 河南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黄河流域; Z指数; 夏季旱涝; 周期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2 [暴雨洪涝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利用1951—200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探讨了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气候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前,黄河流域夏季旱涝变化为9—11 a和2—3 a周期,20世纪90年代后周期变化不明显。对导致黄河流域夏季旱涝的气候物理因素分析表明,东亚高度场负距平异常直接造成中国黄河流域的夏季偏旱,而亚洲高度距平场东高西低的配置造成中国黄河流域偏涝;夏季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在中国黄河流域的辐合是流域降水偏多的关键。在同期OLR距平场,涝年黄河流域处在大的负距平中,对流强盛有利于水汽的辐合。影响大气的主要下垫面要素海温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指数与夏季中国黄河流域降水同期呈负相关关系。中国黄河流域旱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多为正位相,对应中国黄河流域涝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多为负位相。提出了一个寻找旱涝成因方法并为预测旱涝变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东亚夏季风异常大气环流遥相关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J].
蔡学湛 ;
温珍治 ;
扬义文 .
气象科学, 2009, 29 (01) :46-51
[2]   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及其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 [J].
张志华 ;
黄刚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31 (06) :782-789
[3]   中国东部531 a夏季旱涝型的划分 [J].
刘向文 ;
孙照渤 ;
倪东鸿 ;
曾刚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5) :679-686
[4]   黄河上游丰、枯水年汛期及前期的环流特征分析 [J].
蓝永超 ;
林纾 ;
文军 ;
畅俊杰 .
高原气象, 2007, (05) :1052-1058
[5]   近55年来中国10大水文区域干旱化分析 [J].
王志伟 ;
翟盘茂 ;
武永利 .
高原气象, 2007, (04) :874-880
[6]   黄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 [J].
邵晓梅 ;
许月卿 ;
严昌荣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503-509
[7]   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型特征及其在初夏的预兆 [J].
梁平德 ;
段丽瑶 ;
周鸣盛 ;
周梁丹 .
气象学报, 2006, (03) :385-391
[8]   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结构分析 [J].
龚强 ;
汪宏宇 .
辽宁气象, 2004, (01) :21-22
[9]   夏季东亚季风与西太平洋副高对福建旱涝影响的诊断分析 [J].
蔡学湛 ;
高建芸 ;
吴滨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3) :322-330
[10]   长江中下游旱涝的环流型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遥相关波列特征 [J].
苗秋菊 ;
徐祥德 ;
张雪金 .
气象学报, 2002, (06) :68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