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主体思维方式与公共治理

被引:4
作者
王春福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主体; 思维方式; 公共治理; 交往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1 [哲学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主体—主体的思维方式是在对主体—客体思维方式批判的基础上,伴随着主体间性哲学的兴起和发展而形成的。主体—客体思维方式在充分张扬人的主体性,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主体性问题。由于主体—客体的思维方式的极端化导致公共权力被滥用,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扭曲。主体间性哲学引发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主体—客体思维方式的核心地位正在被主体—主体思维方式所取代。主体—主体思维方式昭示了许多新的理念,推动了公共治理方式的演变。新的治理方式强调通过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平等交往,重塑政府和社会公众关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后现代主义解读:主体性的消亡与重建——兼论主体间性与认知 [J].
徐健 ;
徐瑞 .
社会科学家, 2009, (09) :129-131
[2]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
[3]  
西方行政学说史.[M].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主体性的黄昏.[M].(美)多尔迈(Dallmayr;FredR.)著;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