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补充性货币理论与“中华红色经济之都”的实践

被引:4
作者
蒋海曦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中华红色经济之都”; 补充性货币; 金融供给侧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832.9 [金融史、银行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人们一般认为,补充性货币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且其实践也仅限于西方国家。实际上,马克思早已提出了这个理论,在中国也早已存在补充性货币的实践。马克思认为,货币的出现是以补充性货币的原始形态为基础的,补充性货币广泛存在于货币发展的过程之中,补充性货币可以作为资本运用,补充性货币有不同的具体形式,补充性货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中华红色经济之都"补充性货币的实践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的理论。"中华红色经济之都"补充性货币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当时经济社会的深刻原因。其给予我们的启示,对当代中国控制经济风险、深入进行金融供给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3
页数:1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