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物管理技术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梁尹明 [1 ]
林贤青 [2 ]
孙永飞 [1 ]
朱德峰 [2 ]
陈惠哲 [2 ]
机构
[1] 新昌县农业局
[2] 中国水稻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作物管理; 水稻; 超高产集成技术; 氮吸收;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7.01.042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2年田间试验,以杂交粳稻甬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作物管理技术对稻株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超高产集成技术产量提高21.2%,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总氮量低于高产管理,但在成熟期总氮量与高产管理相近;在成熟期叶片、茎鞘中氮滞留量及其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减少;穗部吸氮量提高,其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增加。因此,水稻超高产集成技术能促进水稻叶片和茎鞘中的贮藏性氮向穗部转运,在总氮吸收量变化不大情况下,氮素的吸收利用率、氮素的农学利用率、氮素的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等均显著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超级稻高产栽培株型模式 [J].
林贤青 ;
朱德峰 ;
张玉屏 .
中国稻米, 2002, (02) :10-11
[2]   不同氮水平对春小麦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J].
冯兆忠 ;
王效科 ;
段晓男 ;
冯宗炜 .
生态学杂志, 2003, (04) :90-92
[3]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欧伟 ;
李琪 ;
梁文举 ;
姜勇 ;
闻大中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53-56
[4]   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 [J].
李秀芬 ;
贾燕 ;
黄元才 ;
臧鑫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98-100
[5]   水稻根系生长及其对土壤紧密度的反应 [J].
朱德峰 ;
林贤青 ;
曹卫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60-62
[6]   无机氮对土壤甲烷氧化作用的影响 [J].
王智平 ;
胡春胜 ;
杨居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305-309
[7]   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J].
林贤青 ;
王雅芬 ;
朱德峰 ;
罗玉坤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2) :76-78
[8]   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J].
林贤青 ;
王雅芬 ;
朱德峰 ;
罗玉坤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2) :76-78
[9]   超级杂交稻穗分化期叶片比叶重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J].
林贤青 ;
朱德峰 ;
周伟军 ;
张玉屏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3) :92-94
[10]   稻田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林贤青 ;
周伟军 ;
朱德峰 ;
张玉屏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4)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