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形因子的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被引:12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DEM; 高程; 坡度; 坡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高程0~300m、坡度在2~25°的半阳坡;园地与林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高程0~800m、坡度2~25°的阳坡与半阳坡,高程大于800m、坡度大于25°的区域主要是林地向其他地类的转化;3)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且与高程、坡度和坡向具有高度相关性,低高程和低坡度区域内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园地增加以及耕地流失。随着高程、坡度增大,土地利用变化逐渐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CA-Markov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 [J].
龚文峰 ;
袁力 ;
范文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4) :216-222
[2]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遥感研究 [J].
孙倩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
张飞 ;
丁建丽 ;
买买提·沙吾提 ;
韩桂红 ;
桂东伟 .
生态学报, 2012, (10) :3252-3265
[3]   涿鹿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J].
高健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02) :223-228
[4]   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 [J].
崔步礼 ;
李小雁 ;
姜广辉 ;
张思毅 ;
黄央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5) :871-880
[5]   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徐广才 ;
康慕谊 ;
李亚飞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690-697
[6]   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研究——以酒泉市为例 [J].
王科明 ;
石惠春 ;
周伟 ;
郑凤娟 ;
孙宏山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3) :124-128
[7]   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分析——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 [J].
梁发超 ;
刘黎明 .
资源科学, 2010, 32 (11) :2138-2144
[8]   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J].
冯异星 ;
罗格平 ;
周德成 ;
韩其飞 ;
鲁蕾 ;
许文强 ;
朱磊 ;
尹昌应 ;
戴丽 ;
李艳忠 .
生态学报, 2010, 30 (16) :4295-4305
[9]   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研究——以盐池县马儿庄村为例 [J].
宋乃平 ;
王磊 ;
张庆霞 ;
陈林 .
资源科学, 2010, 32 (06) :1148-1153
[10]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吉泰盆地为例 [J].
杨格格 ;
杨艳昭 ;
封志明 ;
张晶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4) :48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