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过程——亚东—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启示

被引:45
作者
高锐
李廷栋
吴功建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岩石圈; 地学断面; 大陆动力学;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8.04.008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笔者等完成的亚东—格尔木和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大断面揭示出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基本结构、组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发现了印度板块在南缘向喜马拉雅山下俯冲、阿拉善地块在北缘向高原下楔入的证据,它们构成了使高原隆升的主要驱动力。多学科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一个由8个地体拼合的大陆。高原内部地壳20~30km深度附近普遍发育低速高导层,它是构造应力去偶层,其上地壳脆性变形,逆冲叠覆,缩短增厚;其下地壳结构横向变化大,韧性变形。藏南下地壳(50~70km)速度发生逆转;而藏北下地壳速度增高并呈梯度变化,具有双莫霍面特征。高原莫霍面起伏变化大,南北边缘山脉山根特征明显,在高原内部缝合带两侧莫霍面多有断错。虽然高原地壳巨厚,但是岩石圈地幔并没有增厚。高原隆升经历了俯冲碰撞(K2—E2)、会聚挤压(E3—N1)、及均衡凋整(N2—Q)3个阶段。青藏高原岩石圈现今处于双向挤压的动力学环境,莫霍面的不稳定变化,岩石圈地幔下沉等因素引起的壳幔之间和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壳的走滑与拉伸作用,是维持高原现今高度和范围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5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