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制茶发酵理论与制茶实践
被引:9
作者
:
萧伟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农学院
萧伟祥
机构
:
[1]
安徽农学院
来源
:
福建茶叶
|
1987年
/ 03期
关键词
:
制茶;
微生物发酵;
茶鲜叶;
红茶;
茶叶;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十六世纪末,我国创制出红茶。红茶制造中叶片由绿变红,形成了独特的色、香、味品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生物科学和化学的发展,十九世纪末便开始了制红茶理论的研究。1890年古在(Kosai Y.)提出了制茶的“微生物发酵说”,认为茶叶发酵是微生物的作用过程。1893年班伯(Bamber M.K.)却认为是一种单纯的化学变化,称之为氧化过程,不称为发酵过程。后来曼恩(Mann N.)于1901~1904年证实微生物杀灭后,茶叶还能进行发酵,微生物在制茶发酵中不起重要作
引用
收藏
页码:2 /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茶叶生化原理[M]. 农业出版社 , 王泽农 著, 1981
←
1
→
共 1 条
[1]
茶叶生化原理[M]. 农业出版社 , 王泽农 著, 198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