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冰期关中地区冻灾研究

被引:10
作者
蔡文娟
殷淑燕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冻灾; 明清小冰期;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9.03.023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0602 ;
摘要
通过对明清小冰期关中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冻灾发生频率做了统计。结果表明:该时期冻灾的发生呈现波动变化,1451-1500A.D.(明景泰-明弘治)、1571-1730 A.D.(明隆庆-清乾隆)、1831-1910 A.D.(清道光-清宣统)这三个时期冻灾发生的频率较高,而1501-1570 A.D.(明弘治-明隆庆)、1731-1830 A.D.(清雍正-清道光)冻灾发生的频率较低。且冻灾的灾害程度与冻灾的发生频率密切相关,冻灾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期,灾害的程度也较重。此外,与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旱灾发生频率统计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冻灾与旱灾的发生频率基本上为同步变化。旱灾与冻灾的同步增多,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人口数量变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1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