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1983年北京国际前寒武地壳演化讨论会选定泰山为地质旅行地区。据董一杰等泰山地质旅行指南介绍,泰山群主要是由于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混合岩,自下而上分为望府山组、笤帚峪组、唐家庄组、孟家庄组、冯家峪组,在虎山,马蹄湾和玉皇顶等地形成原地或准原地混合花岗岩。中天门等地石英闪长岩为侵入岩体。当时,考察者对这些岩石的命名及成因发生了激烈的论争,欧、美、澳、非学者强调泰山杂岩为变质变形的侵入岩,苏联及部分中国学者主张为火山沉积岩经混合交代而成的混合岩。笔者等将沿途所采原称“准原地混合花岗岩”及残留于其中的“望府山组地层”、“中天门石英闪长岩”及其附近的“混合岩”,在岩石学特征、常量及微量元素性质方面作了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沿旅行考察路线所见的泰山杂岩全部为同源的侵入花岗片麻岩,几乎未见到有变火山沉积岩的初步意见。一、样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