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11
作者
曲超 [1 ]
孙群 [1 ]
丁自勉 [2 ]
王建华 [1 ]
孙宝启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栝楼; ISSR-PCR;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改良SDS法提取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叶片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模板、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dNTPs等4因素各7个水平对栝楼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各因子的浓度进行优化,首次建立了栝楼ISSR-PCR分析的最适反应体系:20μL的反应体系中,1×buffer,模板含量为50ng,引物的浓度为0.5μmol/L,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为0.8U,dNTPs的浓度为200μmol/L。随机选取10条引物验证体系稳定性,并对190条ISSR引物初筛,得到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126条。经验证,本实验所建立的栝楼ISSR-PCR反应体系具有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好、多态性较强等特点,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栝楼的ISSR分子生物学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雌雄栝楼植株内含物比较研究 [J].
李珊 ;
程舟 ;
李彦 ;
刘晶 ;
杨晓伶 ;
朱云国 .
中草药, 2008, (02) :260-263
[2]   栝楼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的研究进展 [J].
张洁 ;
周立人 ;
李德庆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3) :6223-6224
[3]   正交设计优化黄瓜ISSR体系 [J].
王佳 ;
梁国华 ;
缪旻珉 ;
陈学好 .
分子植物育种, 2006, (03) :439-442
[4]   铁皮石斛居群差异的研究ⅡISSR指纹标记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J].
沈洁 ;
丁小余 ;
丁鸽 ;
刘冬扬 ;
唐凤 ;
贺佳 .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04) :291-294
[5]   栝楼性别分化特异大分子标记物研究 [J].
于凤池 ;
孙耘子 ;
袁高峰 ;
汪俏梅 .
浙江农业学报, 2003, (06) :8-11
[6]   适合于苹果的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J].
宣继萍 ;
章镇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2, (06) :549-550
[7]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建波 .
遗传, 2002, (05) :613-616
[8]   栝楼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J].
黄璐琦 ;
杨滨 ;
乐崇熙 .
中国中药杂志, 1995, (04) :195-196+252
[9]  
Genomefingerprintingbysimplesequencerepeat[SSR]-anchor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amplified. ZietkiewiczE,RafalskiA,LubudaD. Genomics . 1994
[10]  
溴麝香草酚蓝[BTB]对栝楼和构的雌雄植株的不同反应. 姜维明,谭彦邦.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