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国-东盟边境地带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研究

被引:3
作者
黎鹏
机构
[1] 广西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协同理论视角; 中国-东盟; 边境地带; 跨国区域经济合作; 宏观思路;
D O I
10.13624/j.cnki.jgupss.2012.06.014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区域间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推进,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不断加深多维度合作背景下,加强中国-东盟边境地带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成为必须与必然。边境跨国区域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各个地区,具有与地缘政治关联性等特征,存在着利益、发展差距、国家政策与文化观念等障碍,需要借鉴协同学理论来协调认识与协同行动;要遵循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相互尊重与沟通协调、经济与政治分离、统筹规划与务实渐进等重要原则,针对中国-东盟跨境区域经济合作开发问题构建战略与规划层面的跨国协调机制;并在组织运作层面建立组织协调职能机构网络,以"共赢"为基础与核心、以合作机会均等、责权利对称、公平公正的制度与利益共享机制来形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以有效对接与协同发展为目标来构建边境跨国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机制等,做到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东盟边境地带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开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王维国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  
协同论.[M].郭治安;沈小峰编著;.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
[3]  
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吴大进等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4]  
协同学讲座.[M].[联邦德国]哈肯(Haken;H·) 著;宁存政等 译.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   欧洲边境区合作模式探析——以上莱茵边境区为例 [J].
冯革群 .
世界地理研究, 2001, (04) :54-61
[7]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作用及发展趋势 [J].
宿景昌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0, (06) :1-6+15
[8]   关于协同学理论和方法的哲学依据与社会应用的探讨 [J].
孟昭华 .
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7, (02)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