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分析

被引:14
作者
周波 [1 ]
周东 [2 ]
肖军 [1 ]
鄢波 [2 ]
机构
[1]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状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5 [反应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了解5.12汶川大地震3月后北川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方法对义诊接待的140名灾民利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简易筛查量表(SPAN)进行评分。结果86例(61.4%)发生PTSD,SCL-90总分PTSD组为(225.37±41.32)分,非PTSD组为(198.78±43.12)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两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惊恐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TSD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非PTS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PTSD灾民中,抑郁和躯体化是两个突出的表现,抑郁存在自杀的风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躯体症状常掩盖了情绪障碍,临床医生在对灾民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到躯体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情绪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础精神医学.[M].杨德森 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Psychiatric morbidity and post-traumatic symptoms among survivors in the early stage following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J].C.C Chen;T.L Yeh;Y.K Yang;S.J Chen;I.H Lee;L.S Fu;C.Y Yeh;H.C Hsu;W.L Tsai;S.H Cheng;L.Y Chen;Y.C Si.Psychiatry Research.2001, 1
[3]  
A second look at comorbidity in victims of trauma: 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major depression connection.[J].Naomi Breslau;Glenn C Davis;Edward L Peterson;Lonni R Schultz.Biological Psychiatry.2000, 9
[4]   汶川地震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J].
王相兰 ;
陶炯 ;
温盛霖 ;
甘照宇 ;
李雷俊 ;
郑俩荣 ;
单鸿 ;
张晋碚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8, (04) :367-371
[5]   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J].
侯彩兰 ;
李凌江 ;
张燕 ;
李卫辉 ;
李则宣 ;
杨建立 ;
李功迎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04) :279-284
[6]   印尼海啸后难民心理状况调查 [J].
樊毫军 ;
侯世科 ;
彭碧波 ;
郑静晨 ;
吴学杰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01) :74-74
[7]   洪灾区成人PTSD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J].
伍志刚 ;
刘爱忠 ;
谭红专 ;
周价 ;
李硕欣 ;
杨土保 ;
王洁如 ;
汤学民 ;
张修民 ;
向林保 ;
何华先 ;
李麟琳 ;
汤森林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03) :173-175
[8]   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 [J].
张本 ;
王学义 ;
孙贺祥 ;
马文有 ;
徐广明 ;
于振剑 ;
孟雪梅 ;
刘晓芸 ;
刘秀花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0, (02) :46-49
[9]   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J].
汪向东 ;
赵丞智 ;
新福尚隆 ;
张富 ;
范启亮 ;
吕秋云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01) :29-31
[10]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J].
金华 ;
吴文源 ;
张明园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05) :26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