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不完全合约视角下的公共品负担理论

被引:63
作者
龚强 [1 ,2 ]
张一林 [3 ]
雷丽衡 [4 ,5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金融学院
[2]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3]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4]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5]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金融系
关键词
PPP; 公共品定价; 不完全合约; 供给侧改革; 发展阶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83 [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方政府出于维护和提高公共福利的目的,有激励待社会资本进入后,利用PPP合约的不完全性对PPP项目进行行政干预(例如,调低公共品的收费价格),后果是社会资本的利益受损,这是社会资本作为公共品提供者面临的"公共品负担"。基于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博弈模型,本文揭示了在不同发展阶段,地方政府推广PPP模式的不同最优策略。20世纪90年代尝试开展PPP模式时,由于PPP项目数量较少且市场对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事前给予社会资本优厚条款,待社会资本进入后,再以施加公共品负担的形式提高公共福利,避免社会资本获得过高的私人利益。不同于过去,当前PPP模式被作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和稳定地方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但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已大幅提升,如果地方政府仍然事后对社会资本施加公共品负担,将严重弱化社会资本的进入激励,引发PPP项目落地难、实施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指出,当前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是通过合理界定自身权力边界,减少地方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唯此才能提高社会资本的进入激励,让PPP模式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保障公共品供给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PPP规制中的立法问题研究——基于法政策学的视角 [J].
喻文光 .
当代法学, 2016, 30 (02) :77-91
[2]   政策性负担、规制俘获与食品安全 [J].
龚强 ;
雷丽衡 ;
袁燕 .
经济研究, 2015, 50 (08) :4-15
[3]   公私合作制(PPP)的效率:一个综述 [J].
赖丹馨 ;
费方域 .
经济学家, 2010, (07) :97-104
[4]   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 [J].
贾康 ;
孙洁 .
财政研究, 2009, (10) :2-10
[5]   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J].
亓霞 ;
柯永建 ;
王守清 .
中国软科学, 2009, (05) :107-113
[6]   PPP协议中的法律问题辨析 [J].
湛中乐 ;
刘书燃 .
法学, 2007, (03) :61-70
[7]   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 [J].
杨瑞龙 ;
聂辉华 .
经济研究, 2006, (02) :104-115
[8]   THE SIMPLE MICROECONOMIC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J].
Iossa, Elisabetta ;
Martimort, David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 2015, 17 (01) :4-48
[9]  
Why do U.S. states adop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enabling legislation?[J] . R. Richard Geddes,Benjamin L. Wagner.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 2013
[10]   Risk allocation and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J].
Iossa, Elisabetta ;
Martimort, David .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2, 43 (03) :442-474